中国科学报|侯定凯: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高等教育的差距何在

发布时间:2019-04-18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在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中心城市,国际一流高校云集已成为一种“标配”,大学学术声望与所在城市和国家形象互为“营销名片”、相得益彰。

论及世界级城市群的竞争力,产业、金融、科技、文化是最显眼的几个观察指标,但这些城市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全球高地的特点容易被忽略。事实上,在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中心城市,国际一流高校云集已成为一种“标配”,大学学术声望与所在城市和国家形象互为“营销名片”、相得益彰。那么,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追求的我国长三角城市群,其高等教育发展是否与区域发展目标相匹配?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侯定凯

今年4月初发布的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大学影响力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只有三所高校进入这一反映大学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榜单,其中排名最高的是苏州大学(位列101~200位区间)。这一结果与近年来长三角高校在其他大学排名中的良好表现形成了鲜明对照。比较而言,伦敦有6所大学、东京有3所大学进入了该排名的前200。这里不排除一些内地高校由于各种原因,未向排名机构提交数据而失去参评机会的可能性,但因办学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而妨碍大学服务可持续发展,同样是一个值得反思的现实问题。不管怎样,如何支撑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成为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而答案不只掌握在高校手里,更需要区域内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评价机制的完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世界级城市通常是高端及国际人才的集聚地,而上海等长三角城市高校整体尚缺乏强大的国际人才吸引力。伦敦高校的国际学生占比达18%,国际学生的学费贡献率更是达到39%。根据《2018年度门户开放报告》,全美国际学生数最多的是纽约大学(17552人),占全部在校生数的33.9%;同处纽约市的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学生数位列全美高校第四(14615人),占全部在校生数的一半。而长三角城市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全市高校留学生占比仅为4.8%。QS公布的“2018最佳留学城市”报告显示,伦敦、东京、蒙特利尔、巴黎等是最受外国学生青睐的国际大都市;比较而言,我国长三角城市对国际学生吸引力偏弱,仅上海(第29位)和南京(第88位)上榜。瑞士德科集团发布的“2019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表明,波士顿、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城市位列城市人才竞争力的第一阵营,而上海(第72位)、杭州(第82位)等长三角城市位居第三阵营。在全球顶尖科学家的拥有量方面,根据《2017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上海在12个全球主要城市中排名第七,与排名第一的纽约市差距较大。当前,长三角区域高校如何招徕更多数量国际人才是一项目标,如何吸引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留学生和学者更是一项挑战。

在创新能力方面,长三角高校与世界级城市的差距也较为明显。根据路透社发布的“2018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报告,世界主要城市群所属的大学排名普遍靠前,特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排名在前10,日本的东京大学(第20)和大阪大学(第22位)也有出色的表现。长三角城市群有三所大学位列100强,但名次都在靠后区间,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第89位)、浙江大学(第93位)和复旦大学(第94位)。据统计,2013~2015年期间,上海学者发表的SCI、SSCI论文数排名全球20个主要城市的第六位,但从论文平均被引数看,上海学术成果的影响力尚未达到全球大都市的平均水平;同时,2013~2015年期间世界各主要城市学者发表的SCI论文中,上海学者国际合作的占比为29%,略高于东京,但相比其他世界级城市(如伦敦、巴黎)学者国际合作成果发表的情况,上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据《2018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上海在新兴技术的学术研究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但在新兴技术的研发领域,与世界一流城市仍有一定差距。在提升大学的创新力方面,法国政府在巴黎等地区通过校际、学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高校共同体,以及与全球创新型企业合作培养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的做法,值得长三角城市群的高校借鉴。

区域内校际办学水平和学科发展的均衡性,是世界级城市群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显著特征。在这方面,长三角高校的短板明显。2018年上海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江苏省占9所,上海市有6所,浙江省和安徽省各只有1所高校,高水平高校布局的省际不均衡性显而易见。在学科发展均衡性方面,除了自然科学,社会、人文、艺术学科同样是大学国际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根据“2018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大学学科排名,在艺术与人文领域,未有一所长三角地区高校进入全球前200位。而根据QS“2019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上海也只有个别综合性高校进入了建筑学、艺术与设计、传媒等与文化创意相关学科的榜单,而且排名位次靠后,表演艺术领域则无一所上海的高校上榜。高水平人文、艺术学科的第一阵营,几乎被纽约、伦敦等城市的高校垄断,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王学院等综合性高校,以及皇家艺术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等一大批专门院校。在创意人才、创意科研和创意服务的高水平供给,与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匹配度方面,伦敦在全球性城市高等教育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事实上,不只在长三角城市群,近年来,各世界级城市都在为提升高等教育和科技竞争力而厉兵秣马。一座城市、一个区域的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策略,与单一院校的竞争力策略有所不同,前者更需要以系统、整体、开放的思维来谋划和推进。如今,地区性乃至全国性高等教育竞争力,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品牌建设紧密相连。这方面,英国过去十多年着力打造本国高等教育品牌的经验值得参考。传统上,英国教育展示出精英化、高质量的特点,但与澳大利亚、美国等竞争对手相比,英国高校给人们以学费昂贵、对学生不太友好的印象。为此,英国高等教育在全系统范围开展了品牌再造运动,充分利用城市及国家的文化象征物开展推广活动;建立便于查询的课程数据库;完善招生制度;提升教育中介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开发新课程;增设学生奖学金项目;强化多元文化下的学生体验等。长三角高等教育可以区域为单元,整体性设计并在全球范围推广地区教育品牌,增强三省一市高等教育的整体竞争力和各自优势的溢出效应。

阅读原文

作者侯定凯(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