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分析深度贫困地区时指出,“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口大,贫困发生率普遍在20%左右。”这些地区简称“三区三州”。2016年底,“三区三州”总人口2580多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60多万人,占比高达76%,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8万多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教育事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不久前,受有关部门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课题组在“三区三州”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探索研究教育最薄弱地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环境恶劣、多民族聚居、贫困高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三区三州”的突出特征。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17年,“三区三州”有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约1.6万所,在校生568.52万人,专任教师32.58万人。“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养补充渠道进一步拓宽。2017年底,“三区三州”学前教育专任教师达到4.83万人,较2012年增加了2.97倍。四川省从2012年以来,仅通过“特岗计划”就为藏彝区补充7000余名急需学科教师,专任教师比2012年净增1.4万名。甘肃临夏州2017年自主招聘紧缺学科教师321名。二是教师能力素质大幅提升。“三区三州”学前、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6.16%,较2012年增长5.48个百分点。四川凉山州每年培训教师达1万余人次。云南怒江州2017年共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近9000人次。三是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比如,青海取消乡村学校中级高级岗位设置比例以及对乡村教师外语、计算机和论文的刚性要求,实现即评即聘,吸引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甘肃甘南州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了县域内教师流动、校长交流机制。
“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共识。在中央政策推动下,“三区三州”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精准扶贫和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形成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共识,将教师队伍建设优先纳入议事日程。二是中央统筹安排,八方合力支援。“三区三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财政自给能力非常有限,财政支出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央转移支付。中央强有力的转移支付是“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支撑。同时,在中央号召下,东部发达地区高校、中小学和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等积极援助“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形成八方合力支援的燎原之势。目前,有14个省份、136个县、37个国家部委、30多家国企以及大批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以多种形式支援“三区三州”教育发展。三是着力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基础。面对极端复杂和繁重的教师队伍建设任务,“三区三州”各地依据中央政策推出一系列举措,形成较为完备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各类制度定位准确、方向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加强“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当前“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教育普及率快速提高导致师资依然紧缺。二是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三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比较困难。四是“三区三州”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较弱,高度依赖特殊支持政策,给教师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加强教师编制配备倾斜和政府购买岗位力度。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情况、教育脱贫攻坚、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因素,加大跨区域、跨行业的编制调整力度,向“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倾斜。同时,加大政府购买教师岗位力度,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二是特殊困难地区可以取消职称岗位比例限制,提高教师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在“三区三州”乡以下地区可以取消职称岗位比例限制,教师在任职年限、学历、教学业绩等指标方面达到基本标准即可评聘相应岗位。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三是核定教师周转房造价时考虑高原高寒地区成本高的特殊性。“三区三州”自然环境特殊,高原、山地等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工程建设成本相对于平原地区高出很多,许多地方建筑材料需要人背马驮、二次搬运,建设场地还需要挖山平整和边坡治理、挡墙支护等。因此,在教师周转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设计、经费预算中应特别关注高原、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问题。四是为高原高寒地区教师提供医疗支持。在高原地区长期工作的教师容易患高原性疾病。解决这一问题,迫切需要为高原高寒地区教师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
作者|李廷洲 郅庭瑾(我校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