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谱系障碍(简称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自闭症已经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探索一条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系统的教育干预路径,尤为迫切。
探索一条适合自闭症儿童的、系统的教育干预路径,尤为迫切。CFP 供图
生态化模式成为教育干预新动向
目前,自闭症的教育干预逐渐从过去过分关注儿童内部的缺陷与不足转为重视儿童个体的优势与资源,从过去强调儿童个体的单一改变转为个体与环境的双向改变,从封闭、机械的训练转为开放性的支持、生态化的社会融合与生活适应能力养成,用生态化的视角关注自闭症儿童及其教育干预。
生态化模式下的自闭症观认为,自闭症并不是发生在个体头脑中的问题,而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障碍。因此,自闭症教育的生态化模式强调,系统改变自闭症儿童所处的物理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文化符号环境,尊重自闭症儿童的原始智慧,充分秉持“扬长”与“适性”原则,打造身心合一的活动课程平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家庭、学校、休闲场所、职业场所的连接和贯通。
生态化模式为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
生态化教育的三个要点是生态化的评估和个案管理、整合式的活动课程平台、社会化的资源支持系统。生态化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等多维层面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使儿童在充满意义的真实生活环境中,进行有意志、有情感的自我建构,丰富人生的意义,涵养生命的灵性,实现将来的就业、休闲、婚恋等终身发展目标。
生态化的评估和个案管理 生态化的个案管理并不固守常规标准下构建的社会环境和秩序,而是充分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异质性和主体价值,考虑并满足其特殊需要。通过开展全方位的系统评估,优化生活环境,整合优势资源,开展系统而连贯的教育活动,使自闭症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生成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完整、健全的人格,而环境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改善,实现双向优化。
整合式的活动课程平台 教育发生在真实、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开发动手、动口、动脑、动心的综合活动课程,倡导“做中学”,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机会和互动情境,是该模式实现的关键。课程应力求基于儿童的经验、兴趣和能力,实现全人的培养目标。
社会化资源支持系统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不是单向度、单层面的教育组织结构,而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大教育关联。教育干预的成效与来自家庭、政府、企业、各类社会团体以及时代气质和文化传媒的关心与支持密切相关。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同参与,通过多种多样的服务和支持,建立网络化、动态化的资源支持系统。
个别化与生态化的评估
生态化评估着眼于儿童生命发展的全程,将儿童个体与其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综合、全面、持续、动态的评估,从而对儿童个体的能力水平和环境支持资源做出真实、有效的判断。
第一,儿童个体能力的评估。该评估主要集中在“感知—运动”“情感—社会”“语言—沟通”和“概念—逻辑”等关键能力领域,尤其强调儿童的优势能力,并将其作为教育干预的切入口和未来职业定向的重要参考。同时,评估应秉持生命全程观。
第二,环境资源的评估。该评估不仅包括实体的物理环境,还包括隐性的人际关系环境和文化符号环境。评估应充分挖掘和整合各个层面的环境资源,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调整,基于日常生活活动,促进情境化与契机式的学习。
物理环境——根据自闭症的“强烈世界”理论,自闭症儿童往往存在“信息超载”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的神经系统敏感而不稳定,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对家庭、学校或机构、社区等生活环境做结构化的调整,提供一个可预测、有组织的环境,有利于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学习和适应的目标。
人际关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是人际层面的环境或背景,自闭症儿童与心中的“亲密他人”形成的纽带连接是“我—你”的关系,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的关系,而非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治疗者与被治疗者的关系。这就对家长、教师、治疗师或其他专业与非专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在看到儿童个体的真实存在,“如他所是”的同时,学会陪伴、引导、欣赏、支持,并通过培养儿童的“一技之长”,找到切实可行的人生出路。
文化符号环境——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自闭症儿童还面临着来自文化符号环境的冲击与压力。当前,语言约化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沟通媒介。如何超越表达的固定模式带来的局限性,拓宽和丰富人际交往的媒介与途径,充分利用自闭症儿童的直观思维与直觉敏感优势,找到适合每个儿童的沟通渠道与路径,利用实物、图片、音乐、舞蹈、戏剧和多媒体技术等多种促进意义生成与表达的方式,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开发活动课程
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儿童具体的课程活动。需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身心一体原则,在儿童的直接经验上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整合。这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和根本。
第二,课程目标多元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应坚持生活化、功能化原则,将生活自理、个人卫生、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爱好培养、休闲娱乐、职业养成等主题纳入其中。此外,在课程形式上应充分利用“游戏—表演”“音乐—律动”“舞蹈—运动”“美术手工”“生活技艺”等多种表达形式,拓宽和丰富交往互动的媒介和路径。
第三,要为自闭症儿童的终身发展和社会福祉考虑,尽可能实现游戏、职业训练、工作的贯通,合理规划学前阶段的康复治疗、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训练、职业教育阶段的生活适应与就业服务、入职后的后续支持保障等课程任务,实现不同教育阶段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让自闭症儿童最终有机会、有能力在就业、休闲、亲密关系和家庭生活中享受生活的意义。
构建社会化支持系统
为自闭症儿童构建社会化支持系统是当务之急。
首先,促进跨学科的专业服务团队建设,重视专业研究人员及各类治疗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语言治疗师)的培养,打破学科界限,组织综合性(一站式)专业服务团队。同时,重视自闭症原生家庭的重要力量,激励自闭症家庭积极走进社区、走进社会,通过整合有效资源,开展基于社会理解和社会支持的活动,争取到更多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其次,强调政府的关键引导性作用。一方面,政府应为自闭症家庭提供包括经济援助、社会福利和心理疏导在内的公益性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与专业机构合作,为大龄自闭症患者提供职前培训、就业辅导和后续跟踪指导,提供支持性就业机会。
再其次,充分利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自闭症家庭提供信息咨询、资源整合和课程开发等相关服务。自闭症家庭通过积极争取社区资源,努力赢得社会支持,营造包容的社会氛围,推动相关立法、制度政策的形成与落实。
作者|王芳 杨广学(我校特殊教育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