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上午, “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故事”学术对话活动在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顺利举行。活动特邀我校92级教育史专业校友、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CIES)会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育学院政策与领导学系主任李军教授和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主任程亮教授为对话嘉宾,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主持,学部各系所多名老师和相关专业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现场对话。
对话活动现场
两位特邀嘉宾
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主持活动
本次学术对话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体系建设的背景,结合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化的历史与当下,探讨了中国教育研究在国际借鉴、国际参与、国际对话与国际贡献等方面的故事与经验、问题与路径,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发展提供参酌。
李军教授作为我校校友,深情回顾了在母校学习工作近十年的点点滴滴,并结合自身在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经历,围绕中国教育研究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对话、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李军教授指出,目前中国教育研究参与国际对话的深度仍显不足,造成教育研究交流困难的最大原因并非只是语言,还有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传统的多元性。这对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如何在一定知识建构和方法体系下进行深层次对话,坚持中国学者的身份与立场,又能包容不同的声音,突显国际对话的平等性,是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借鉴、国际参与的关键。
校史馆资料(左上第1位为李军教授)
李军教授现场分享
程亮教授分享了他与国际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和教育实践合作的经历,并思考在中国本土框架下,我们能对国际教育研究提供何种视角,如何从中国角度推进教育研究的国际对话。他还从讲好中国故事需了解国外对中国的哪些教育问题感兴趣、中外学者对教研模式的理论贡献程度、以及如何找到中外学者立场的平衡点这三方面,提出了他的观察和思考,引发现场观众的深思和共鸣。
程亮教授现场分享
在对话交流环节,现场师生针对两位主讲人的分享,积极开展思想碰撞式交流。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教授提出了国际学者对中国哪些问题感兴趣、如何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加以勾连以发展中层理论的疑问;高等教育研究所李梅教授阐述了中国的教育实践如何概念化、理念化从而走向国际舞台的难点,以及怎样认识纯粹国际学者、海外华人学者、本土学者等多元主体的关系,并提出培养中国与国际教育研究的“摆渡者”的期望;陈霜叶教授则关注了欧美中心之外的国家教育学知识体系是否具备自主性;过伟瑜教授认为国际对话的平等性重点在于个体内在是否具备真正的平等理念;教师教育学院王艳玲教授探讨了国际经验借鉴、政策导向与实践存在偏离的境遇。李军教授与程亮教授对这些问题与思考给予了深刻回应,强调了在国际对话中保持身份认同、回归教育初心的重要性。
现场参与教师热烈互动
春天的阳光透过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穹顶洒满会场,不同学术声音在书香氛围厚重的活动现场激荡……,现场师生在光照中进行学术对话,共同寻找真理之源,热烈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让人意犹未尽。在国际化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本次学术对话为中国教育研究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图/文:国际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