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科研》期刊组稿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24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2021年11月22日上午,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科研部和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共同主办的《上海教育科研》期刊组稿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文科大楼201会议室举行。《上海教育科研》主编汤林春、副主编张肇丰、编辑部副主任吴宇玉、责任编辑周明和编辑张提舒可受邀来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教授、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学前教育学系姜勇教授,以及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张丹副教授,青年教师代表杜明峰博士和李栋博士出席会议,10余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参与了会议,会议由李政涛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李政涛教授向在座师生介绍《上海教育科研》一行五位老师,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主编汤林春与副主编张肇丰依次详细介绍了《上海教育科研》的发展历程、办刊宗旨、期刊定位、投稿要求、审稿周期和流程,并对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发行量、读者和作者范围以及投稿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说明。

李政涛教授十分赞同《上海教育科研》的办刊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上海教育科研》是中国与上海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天气”与”地气”的结合,是以科研为根基服务教育改革,是有活力、有思想、有研究含量的期刊。

接着,与会专家针对当下的研究热点各抒己见。李政涛教授认为,做研究要把握前沿、趋势和热点。通过学习近两年密集发布的国家重大红头文件,领会国家重大会议的精神,阅读国内知名期刊近五年目录,了解各个领域和学科代表人物的动向,关注各学会的年会和专题论坛,分析全国教育规划办和上海市哲社办每年立项的课题情况等途径,可以发现目前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呈现五个热点:高质量教育体系、智能教育、未来学校、治理体系和五育融合。


李政涛教授

彭正梅教授对《上海教育科研》的转载量、期刊定位、审稿效率等给予肯定。同时他提出,国际化才是现代化,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在不丧失传统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全球能力。他建议,未来《上海教育科研》可以针对”高阶能力”这一话题进行系列组稿,加强基于海派文化走向国际化的研究。


彭正梅教授

姜勇教授提出要建立”海纳百川,中国气象”的中国教育科研,建立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学派很重要。除了借鉴国际研究外,还需要同时转变视角,从以往的”仰望”国外,转为”俯拾”国内经验,建立中国学派的理论、学校、教材和媒体资源等,最终向外输出中国话语与经验。


姜勇教授

张丹副教授十分赞同”好的文章是打磨出来的”这一说法。但她认为,在论文写作中面临国内与国际话语方式转变的困难,这导致双方难以分享彼此良好经验。她提出,不仅作者本身要学会转化话语方式,也希望期刊能够提供容纳国际话语方式的平台,还需要把握国际经验借鉴的针对性与适切性,通过学术表达的方式,青年学者之间更容易形成跨学科合作。


张丹副教授

李栋博士表示,尽管期刊生态评价面临挑战,但《上海教育科研》仍坚持聚焦实践和案例的理念,非常有魄力,并建议未来可以考虑三类组稿专题:”双减”政策下的区域改革实验;对劳动教育实际落地情况的思考;在时代背景下对原有经典问题的新思考。

杜明峰博士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是非常不容易撰写的,因此如《上海教育科研》这般聚焦理论与实践的平台非常难得。


汤林春主编对教授和青年教师的建议给予了回应。他希望能够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力量,将建立中国学派作为期刊发展的方向,融合东西方各自的优势形成话语体系,聚焦热点问题,最终达成”海纳百川、中国气象”的目标。


汤林春主编

吴宇玉副主任表示,《上海教育科研》在转型过程中的确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在教育学大类中的期刊排名依然较为靠前。她非常欢迎教授和青年学者加入作者队伍,未来期刊将创造各种条件,为广大作者提供优质平台。


吴宇玉副主任

随后,他们以《科学课程学习空间变革的困境与策略——基于上海市J中学的案例研究》《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基于国际教师数字胜任力政策文本的分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供给何以可能?——兼论”优师计划”的政策逻辑与发展路径》《从培训到研修: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现场机制》《DRTA教学策略促进深度阅读的行动研究》《影响教师理论自觉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对S市”五育融合”项目教师的访谈》《4-H教育项目案例对少先队活动课的借鉴价值》等文章为例,从审稿人的角度逐一提出修改意见,并与作者们就具体问题展开互动研讨。


与会研究生介绍投稿论文

针对几篇文章的共性问题,编辑老师们给出建议,论文首先要明确研究的主题和重点,结构要具有逻辑性,在此基础上尝试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或者角度创新等。《上海教育科研》是聚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期刊,因此投稿论文既要有理论研究,也要有对实践的解释和指导,在对策论述部分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与可行性。此外,编辑老师提醒大家在论文撰写中必须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严禁学术不端行为。


与会师生表示获益匪浅,对《上海教育科研》的投稿要求、撰写规范以及研究方法的使用有了准确把握,并希望与期刊代表们建立长期联系,在撰写论文和其他科研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