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学部科研工作简报第四期 “迈向2030年的教育”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6-10-01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2015年7月19日和27日下午,由袁振国主任倡议和发起的“迈向2030年的教育”研讨会,先后两次在文附楼304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教育学部主任助理王莉,科学研究事务部主任李政涛,国际交流事务部主任杨福义。先后分别与会的教师代表有:石伟平、阎光才、顾小清、彭正梅、裴新宁、周加仙、郑太年、杨向东、徐国庆、黄忠敬、刘世清、杨光富、孙玫璐、李梅、程亮、王占魁、冷静、张丹等。

会议由袁振国主持。袁振国指出,目前我们正在做“教育公平”研究,这是一件大事。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华东师大就只做“教育公平”研究。在历史上,华东师大曾经多次引领国家的教育发展潮流,引发过历史上的几次大讨论,典型如《学会生存》的编译出版,以及关于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等学科的发展等,这些都对中国教育和教育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中国的教育科学对国家政策制定的影响还不够充分,政策界和学术界联系不够紧密,原因是多个方面的。第一个是国家政策制定者的水平提高了,第二个是政策制定者也愿意积极吸取召集组织甚至垄断专家。但是,在国家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学者如果只是做一些阐释和解读,那么,学者的作用依然没有充分体现。我还是认为教育专家应该有超乎寻常的独立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自己的想法。学者的思想跟政策制定肯定是有关联的,但不一定必须是一回事。《文汇报》一直在思想界理论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曾经长期处在领先创造的地位,这是一个适合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发挥影响力的阵地。《文汇报》非常乐意参与也非常支持我们来做这件事。现在社会变化这么快,教育应该怎么发展,将给教育带来什么挑战,怎么来提前思考、规划和回应这些问题, 都需要发挥我们的创造性、想象力和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体现出我们的责任。目前,在世界范围内,2030年的教育走势和展望,是一个新的热点,我们可以借此把握和抓住这个机会,吸引全国的学者,甚至邀请国际上的学者参与讨论。讨论的过程既是提升教育学科的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的过程,也是提升教育学部学科研究水平,引领中国教育学科研究发展的过程,最重要的,也是锻炼队伍的过程。我们的选题和观点,要有超前性、挑战性,要有不同观点的争鸣,要有数据和证据等实证性支持。

紧接着,李政涛围绕“迈向2030年的教育”,在已梳理的文献成果基础上,抛砖引玉,就该专栏的目标、核心理念、参考性的选题、进度安排、后期延伸性、配套性的预期研究成果等做了介绍和说明。

随后,与会教师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具有远见和前瞻性的话题,也是一件大事,对于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对于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在此共识下,大家基于各自学科背景、知识积累及相应的视角眼光,对专栏的策划方案和具体落实路径,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建设性意见。

最后,袁振国进行了总结并就后续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报:华师大教育学部党政领导

     袁振国、汪海萍、范国睿、万明霞、黄瑾、代蕊华、韩春红、白芸、李政涛、孟永红、赵丽、杨福义、周彬、邹文、陈向东、王莉、郁泓

程敏、王伦信、吴刚平、张明红、李梅、匡瑛、江琴娣、梅剑、陈东帆、王顺妹、韦保宁、肖玉敏、张金陵

朱益明、卜玉华、黄忠敬、杨光富、杨小微、黄书光、王建军、李家成、孔企平、邓志伟、周勇、郭宝仙、郑太年、崔允漷、胡惠闵、杨向东、顾小清、吴永和、郁晓华、石伟平、徐国庆、孙玫璐、朱敏、阎光才、张东海、祝智庭、刘春玲、李召存、杜晓新、黄昭鸣、李伟胜、张万鹏、董放、庞剑平、丁钢、陈玉琨、任友群、黄健、黄志成、彭正梅、郅庭瑾、胡耀宗、黄晨、宛姝

(备注:排名不分先后,依单位顺序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