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
2016年7月11日上午8:30,华东师范大学“佛年爱心夏令营”开营仪式在弋阳县中畈中心小学顺利举行。之后,调研组成员同弋阳县的教体局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围绕即将开展的调研活动展开座谈。弋阳县作为全国十大留守儿童监测点之一,通过“以校风带动家风,以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理念,“家长会开进村”、“万名教师访万家”等教师家访活动,以及五大教育组织联盟(班主任协会、家校合作协会、读书联盟心理咨询和名师带徒人),切构建弋阳县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当天下午,调研组正式开始了访谈活动。弋阳县教体局和中畈中心小学的相关领导、老师们给予了调研组大力的支持。不仅帮助提前联系家长,而且亲自陪伴调研组去一家一家地开展访谈。每到一处家庭,同学们都得到了热情的接待。家长和孩子们积极配合走访,分享他们的经历和动人故事,从言语间,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当地村民们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尊重。
【走近】
2016年7月12日,调研组一行来到葛溪乡走访。在葛溪乡的缪家村和湖西村分别访谈了六位家长。恰好葛溪中学教师也在这两个村庄进行阶段性家访。询问得知,这里的很多孩子已不在家,缪家村一共有16名初中学生,却只有4位在家;湖西村有10名初中学生,只有1名还在家。这些留守儿童像迁徙的候鸟,每年寒暑假跟随亲戚去爸妈外出打工地,开学再回来。在葛溪中学校长和教师的帮助下,调研组找到了5位在家的孩子,并通过访谈的方式一一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一天辗转了2个乡镇,4个村庄,8户家庭,行程150公里。每位家长和每个孩子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和心声。调研的同学们亲身体会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用眼睛看乡村风貌,用耳朵和心聆听村民们孩子们的心声,这样的真实走访给大家带来莫大的触动。虽然炎热难当,路途劳累,但这一段段故事感动着调研组的每一位成员。
<在走访时,一位调查组成员感动于留守儿童的懂事,在访谈结束后辅导孩子暑期作业>
【深入】
7月13日一大早,大家准备完毕,在张炜平校长带领下走进冼家祥小学。尽管一路风尘仆仆,道路弯曲颠簸,车子摇晃着前进,但大家对这次行程满怀期待。经过两天的调研实践,调研组成员越来越熟悉走访流程,和村民们的沟通接触越发自然。
每到一处,老百姓都准备了丰富的当地特色小吃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淳朴的中畈人民,用他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调研组成员的热烈欢迎。
中畈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社会现象下,如何处理这类学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家庭教育值得大家的关注。调研组成员深入走进农村家庭,通过家长、学生的访谈沟通以及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农村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
走访期间,调研组成员和当地村民积极互动,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欢迎和尊重。
<调研组成员将亲手制作的小贺卡送到了家长和孩子的手中,家长们对志愿者的到来感受到温暖>
<在访问过程中,一年级的孩子依偎在调研人员的身边,亲切的交谈让孩子感觉自然>
【反观】
7月14日,调研组首先来到王家山集镇和连胜学校,通过访谈了解到,这里的学生在寒暑假和周末会聚集到定户家中,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团队学习。一来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二来有家长志愿者进行监督,保障小组内留守儿童在假期的安全。调研组对这些学生发放问卷,并对家长志愿者和其孩子进行访谈。这样的学习模式是农村学校在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上进行的模式创新,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之后,调研组来到弋江镇和南岩镇两个靠近市中心的地方,通过访谈,同学们深刻感觉到农村和城镇教养方式的差异,城镇家长的谈吐和孩子的落落大方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弋阳县的农村儿童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之爱的他们往往比较内向自卑,他们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那辈,与长辈之间的代沟更大。而城镇中的孩子主要有父母的陪伴,更为自信,谈吐流利。调研组成员感慨于农村儿童和城镇儿童的谈吐差异,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任重而道远。
【感悟】
四天的走访,调研组一共走过11个乡村(包括中畈乡下范村,花家村,溪湾村,王家山集镇和连胜学校,弋江镇,南岩镇,葛溪乡缪家村、湖西村,漆工镇湖塘村,烈桥乡余仓村,中畈乡大会源村)、访谈了30户人家,共回收问卷374份。
此次调研直面真实的乡镇地区教育面貌。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同学们看到了在校园里所不曾看到的社会现实,听见了农村孩子以及家长的真实心声,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弋阳县教育工作的特色与成绩。
文:程钰琳
图:佛年夏令营全体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