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专题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日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其中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十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当中。
因此,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学部同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促使其树立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的环保意识,2015—2016的第一学期,教育学部专职辅导员蒋瑾、顾珊、陈媛分别担任主讲教师,针对2014级、2015级教育信息技术学系、教育管理学系、学前教育学系本科生,2014级特殊教育学系、教育康复学系本科生,2015级特殊教育学系本科生讲授了题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的课程。课程通过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向同学系统介绍了中国环境的现状,以及我国政府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而指出作为大学生,同学们应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同学感悟:
“治理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注重发展的协调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造就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
“如何解决雾霾问题是我国政府最关注的要点,政府的一举一动一直活跃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而被大众忽略的解决方式是民众自己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并不是一句空口号,每个人的一个小行动就能使环境质量提升一大步。”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形象塑造——地铁渣男大讨论》专题
10月19日,一则关于上海地铁8号线吐痰“渣男”是华东师大学生的微信谣言将华东师大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虽然学校查实并无此人后进行了辟谣,但是这一恶意中伤的网络谣言给师大的名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痛定思痛,作为这一网络谣言的受害者,师大师生有必要对“地铁渣男”事件的起因、过程、影响做深入的讨论与思考,辨析网络舆情,拒绝网络暴力。因此,教育学部辅导员孙梦老师面向教育学部2014、2015级本专科生主讲了主题为《“地铁渣男”事件围观指南》的形势政策课,对“地铁渣男”事件中网络争论的焦点问题做了梳理,引导同学们在网络时代自觉维护好大学生的群体形象和学校的良好声誉。
在课程的最后,孙梦老师做了总结。网络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未必能够反映大学生群体的真实情况,但网络和社会对大学生评价反映了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期待,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在网络时代,要提升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言行。
同学感悟: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我们大学生应首先从自身出发,坚守道德底线,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能代表这个时代最先进力量的中流砥柱,我们应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修养。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不可偏废,智育还需将德育作为基础,共同发展,不再只将道德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配菜配角,而是齐头并进。相信在这样双管齐下的方式下,我们国家的社会氛围会更加和谐,才能实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共同发展,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地铁渣男是个别现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认为中国人缺乏素质。但同时我们而应看到现今还存在的问题,依旧有不文明现象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我们身边。如何杜绝,如何引导,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