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丨华东师大教育史学家孙培青遗著出版,勾勒隋唐五代教育与考试文化全景图

发布时间:2023-10-23浏览次数:12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真诚待人,一生敬业”是孙培青的座右铭和人生底色,10月20日,教育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孙培青逝世一周年之际,7卷《孙培青文集》在华东师范大学首发。

  《孙培青文集》发布

  孙培青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教育史学者,1933年2月13日生于福建惠安,1951年8月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系,1954年7月因院系调整转入福建师范学院,1955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研究生班,1956年起师从华东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孟宪承专攻中国教育史,1958年起在华东师大教育系任教,曾任教育系主任。2022年8月19日在师大一村寓所辞世,享年89岁。

  1956年春,孙培青在华东师大校园内

  约1957年春,孟宪承与研究生合影,后排左二为孙培青

  1956年,孟宪承在中国教育史研究生班上课,孙培青在前排左一

  孙培青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擅隋唐五代教育和考试研究,著、编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三卷)、《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考试通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国教育史研究·隋唐卷》《隋唐五代教育论著选》《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二卷隋唐五代)、《中华大典·教育典》(十三卷)等,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出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后,经常可以见到一位身材颀长挺拔、很有风度的老师。后来发现,这位老师每天总会十分准时地去学校文史楼后一间小平房读书。夏天,办公室门窗总是敞开着,可以看见他总是背对门坐着,埋头读写,桌上堆满了竖版的古籍。同学告诉我,这是中国教育史教研室的孙培青老师。那时教师办公条件差,孙老师读书的办公室地势偏低,夏天每逢大雨过后都会积水,水会从屋外漫进室内。雨停了,水也不会立刻退尽,于是就会看见孙老师双脚穿着高帮雨靴踩在水里,依旧一动不动地坐在木椅上。桌、椅、他,像一只漂在水上的小舟。后来他给我们开设‘唐代教育研究’专题选修课,拿到他编的《唐代教育资料选编》,这份资料选就是在‘小舟’上写出来的吧?”孙培青的弟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教育史学家杜成宪回忆道。

  孙培青弟子杜成宪回忆恩师

  2020年2月,《孙培青文集》编撰出版工作启动,其中主体以“隋唐五代教育与考试研究丛书”为名申报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后又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文集》中先期出版的著作已获“第四十一届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一等奖”。此次完成出版的《孙培青文集》共七卷、八册,400万余字,呈现孙培青毕生研究中国教育史的成果,是“我国隋唐五代教育与考试文化的一幅全景图”。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顾红亮表示,正是以孙培青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传承接力,才让华东师大成为我国教育史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孙先生淡泊明志、爱业敬业、真诚待人的高尚品质,勤奋刻苦、不屈不挠、追求卓越的探索精神,值得后辈学习发扬。

  2021年,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孙培青在老师孟宪承的照片前留影

  “孙先生常以《学记》中的‘敬业乐群’要求自己并勉励学生,他对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和严谨精细的教学风格影响深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房建军说。

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回忆与孙先生的交往,并表示,上海教育出版社致力于教育理论著作的出版,将持续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理论出版支持,做中国教育改革的记录者、推动者。

孙培青之子、瑞金医院老年科主任孙璟说,父亲一生对子女 “严肃过头”、工作上“自律有余”,但正是一生敬业、真诚待人的父亲,才让他体悟到“不平凡的成功必然来自平凡的积累,勤劳的汗水才能浇出成功的花朵”。

 

  1980年代,孙培青夫妇在华东师大校园

阅读原文

记者施晨露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钱梦童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