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任友群:江西为何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发布时间:2017-08-20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微信图片_20170820085414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需要一定人、财、物投入的工作。笔者在基层走访,也听到了一些声音:有的认为长期以来江西都是一个教育欠账比较多的省份,教育信息化是“阳春白雪”,有限的投入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有的认为就全省来说,江西贫困地区、薄弱学校还为数不少,这些地区、学校还不具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因此现在提“在江西全省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还为时尚早。笔者认为,一方面恰恰因为江西历史上的教育欠账才更需要在下一阶段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而另一方面,某种意义上的基础“薄弱”恰恰成为了今天江西高位部署教育信息化并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弯道超车”的契机。

近年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教育的目标共识。笔者认为,判断人民对教育是否满意应该有以下四个相对客观的维度:第一,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是更加优质的教育;在其中,学生的学业、能力、人格、德行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二,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是更加均衡的教育;即便在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学生也能享受到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三,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是更为个性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与特点接受到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第四,人民满意的教育应当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走在经济社会发展前面的教育;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根本,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并适度超前,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具前瞻性,人才的发展才能更具持续性,也只有这样“人民满意”才能更加持久。可以说,优质、均衡、个性、协调既是教育发展的根本,也是教育使人民满意的前提,而诸如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投入等只是达成这些目标的手段。江西教育要在新阶段实现新跨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就必须超越对“手段”的“执着”,把眼光放到教育的根本目标上去。但教育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标、实施、结果都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变动更加剧烈,好在教育信息化给了我们解决的思路。

先来看“锁定目标”。从宏观来看,今天,收集并利用海量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未来一阶段经济、社会、人口的发展走势,借助于此,可准确确定教育目标、开展教育布局;辅之以教育数据,包括教育精准扶贫在内的教育投入的轻重缓急也就一目了然。从微观来看,通过伴随式挖掘学生的学习数据、成长数据,各类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安排课程、师资;教师、学生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制订更为切实的教学计划。再来看“实施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使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更加全面、细致的观察,以往只能借助于教师个人经验判断获得的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方面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从不可知变为可知、不可见变为可见、不可测量变为可测量,从而为“优质”奠定基础。一方面,借助于信息技术,优质教育资源得以更为经济、快速地复制、聚集,也可以更为便利地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扩散,从而使配置更加均衡。另一方面,借助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生各学科、各门类的“自适应性学习”将成为可能,学生也将因此从题海中解脱,加之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日益多样的教育模式,个性化的教育与学习将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后来看“及时评价”,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教育评价的滞后性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难题,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使评价数据的采集、评价结果的反馈更为真实、科学、准确、及时;更可扩大评价范围,将以往难以全面涉及的家长群体、社会群体的声音纳入其中,从而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事实上,这些做法在许多地区、学校早已施行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足可成为江西发展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借鉴。笔者认为,正因为江西教育历史上欠账多,眼下资源少,才更需要优先发展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来促进各层面教育资源更好、更优、更均衡地配置。

再来看第二个疑问。无可否认,由于资金、资源的限制,江西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并不算高,一些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笔者以为不能以对其他事物发展基础的思路来理解信息化,而所谓的“基础不厚”恰恰为江西在省级这样的高层面对教育信息化进行顶层谋划、整体设计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设备的迭代周期较短,基础不厚的地区、学校意味着更少的设备“负担”,而信息系统的“从无到有”往往比“先有后合”来得更加便利,后发地区、学校从而能够一步实现跨越,弭平与所谓信息化优势学校之间的差距。笔者所工作的上饶市的教育信息化推进经验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上饶市的经济还处在腾飞初期,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因此相对薄弱,但恰恰是因为无包袱、负担轻,在这一轮以几乎零成本和相对低门槛的“智慧校园”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反倒得以阔步迈进,从去年暑假开始试点到今年3月下旬已完成97%的中小学部署,这一成果甚至令许多信息化基础雄厚的兄弟城市羡慕不已。从上述实际不难看出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而言,低起点甚至零起点非但不是桎梏,处理得当相反可能成为省市两级政府统筹协调、整体布局的契机。

前不久,江西省委提出了“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在笔者看来,要将这十六字方针落到实处本质上靠人才,而要培养、吸引、凝聚人才关键在教育。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要用好“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首先要谋划教育;而教育信息化不啻是江西教育新一轮发展的引擎。实际上,推进教育信息化,困难的不是条件、不是环境,而是人的思想意识,正如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思想认识尚需深化”仍是当前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在省委、省政府这样的重视下,江西的教育信息化一定能推动江西教育实现“弯道超车”。

阅读原文

作者|任友群(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我校党委常务副书记,挂职上饶市委常委、副市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