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佛年教育学创新人才培育计划” 202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介绍

发布时间:2023-09-07浏览次数:0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一、项目简介

“佛年教育学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以下简称“佛年计划”),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弘扬和践行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刘佛年先生的先进办学育人理念,创新教育学科的招生和培养模式,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而特别设立的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八年以来,“佛年计划”在优质生源遴选、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培养平台搭建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教育学创新人才。

二、项目特色

为切实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教育学部对“佛年计划”的招生和培养制度进行了深度改革,改革亮点如下:

  1. 依托前沿科学研究团队招生,为教育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培养创新后备人才。
  2. 改变传统单一导师指导模式,实行跨学科导师组共同指导制。
  3. 导师组成员体现跨学科、国际化要求,其中至少有一位及以上的海外专家。
  4. 为学生量身制定科学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5. 加强硕博贯通培养,积极联系和推荐学生到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三、2024年招生导师组概况

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佛年计划将有5个导师组招生:

(一)佛年计划-智能教育

1.导师组介绍

本导师组依托的前沿研究领域是“智能教育”。智能教育是基于深度学习、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贯穿“备课-教学-练习-考试-评价-管理”教育流程各环节的智能化教育环境,实现人才培养更加多元、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模式。本团队成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测评(练习、考试与评价)环节,包括自适应学习中的知识追踪技术、学习材料推荐技术以及学习路径规划技术,测评中的自适应考试技术与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化评估技术。智能教育研究团队长期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香港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开展密切合作,也期待未来优秀的你,不断成长,追求卓越,前往我们的合作院校继续博士深造。

2.培养特色

一起来看“智能教育”招生团队专为最独特的你量身定制了什么培育计划。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学生的培养方案,都是导师组聚焦本领域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核心目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精心研制的。这份方案,专为你的远大志向而生!

独一无二的课程体系:学生的课程也是由导师组精心设计的。除了教育学部的优质课程外,导师组还会为你量身打造专业课。

丰富的海外交流机会:每个导师组都已经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长期、深度的科研合作关系,再加上导师组内的海外专家,你能得到的交流机会,还会少吗?

超高比例的读博机会:硕士学业期间,你会深度参与导师组的科研项目,过上一种“学者式的生活”。导师组会为你联系和推荐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专业和导师,为你的深造提供鼎力支持。

3.导师组招生导师介绍

杨晓哲 副教授

担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副主任,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主任。担任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著有《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启蒙》等7本。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第一作者SSCI论文7篇(其中3篇Q1区),15篇CSSCI。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学习科学、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课堂分析、虚拟现实等。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小学课堂智能分析的标准建构与应用研究》;主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局(UNESCO-IBE)国际项目“高中人工智能发展研究”。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程表调查报告》,荣获2014-2020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担任教育部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核心成员,担任上海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开源项目设计》副主编。主编《人工智能启蒙》《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设计》三本教材,积极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开展跨学科研究,探索基于多模态的学习科学。

主持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团队,在教育学部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的牵头下,通过多模态课堂数据采集、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课堂诊断,获得2项国家级软件著作权。扎根教育一线,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最前线。2021年,发起AI+OMO课堂实验项目,与全国100所学校共同开展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探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现代化发展。

邮箱:yangxz@vip.163.com

郑蝉金 副教授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副教授。2015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心理学博士(教育心理测量与统计专业)与统计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测评、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交叉,具体研究主题包括中文写作自动评分与诊断、认知诊断测验、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等。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纵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应用心理学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心理与教育测量国际期刊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等发表SSCI论文16篇,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9篇。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委员会(NCME)、美国心理测量学会(Psychometric Society)会员,美国心理学会(APA)会员;曾任或现任学术杂志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Multivariate Research Methods, Psychometrik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的匿名外审专家。

邮箱:chjzheng@dep.ecnu.edu.cn

石雨晨 副教授

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硕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国际课堂分析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发展,课堂话语与互动分析,促进对话式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基于课堂论辩的课程设计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国家青年课题“议题教学应用于德育课堂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同时主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课题“上海中小学课堂教学智慧的研究与转化”。荣获2022年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4)。在多个SSCI和CSSCI期刊,包括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ading and Writing, Language & Education,《课程·教材·教法》等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为多个期刊的匿名审稿。

邮箱:cdsyc@126.com

周文叶 教授

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主持“运用表现性评价提升教师立德树人能力研究”“指向 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发展研究”“中小学学生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 与技术》《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师表现性评价》,译著《变革学校:项目式学习、表现性评价和共同 核心标准》,参与主编《新方案  新课标 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研读》等。

邮箱:zhouwenye163@163.com

江波 副教授

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7年-2018年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教育数据挖掘、自适应学习技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5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LT、 ETRD、ILE、《开放教育研究》等国内外SCI、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SSCI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副主编、担任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Inspired Computation副主编。担任亚洲教育技术领域权威组织亚太计算机教育学会(APSCE)执行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委员等学术兼职。获得2021年度APSCE颁发的早期职业研究奖(Early Career Research Award),APSCE每年从亚洲国家推选1位年青学者,以奖励其在教育技术领域的突出研究潜力。

邮箱:bjiang@deit.ecnu.edu.cn

 

(二)佛年计划-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导师组介绍

本导师组依托的前沿研究领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个方向存在诸多交叉和融通的前沿理论领域以及重要政策与实践议题,这些领域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大国家战略息息相关,关乎我国教育、科技和人才领域的全球竞争力。重要研究主题包括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流动,世界一流人才集聚、世界知识与学术中心建设,创新型和创业型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和国际合作培养,中国领军型学术人才、创业人才、精英人才的成长与培养规律等。

2.培养特色

本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国际著名学者团队的学术交流合作。通过定期交流,分享学术成果,研讨科研计划与进度,建构跨国跨团队合作网络,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培养优秀青年学术人才。

  • 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 导师组开设前沿和跨学科的系列课程。
  • 导师组定期组织例会,指导科研和专业发展。
  • 聘请国际学者参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指导、授课、开设系列讲座。
  •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 为有意向读博的学生提供短期海外访学研修机会。
  • 向海外导师和国外合作机构推荐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

2.导师组成员介绍

(1)招生导师

阎光才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5年和2016年分别荣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上成果丰硕、卓有建树。他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三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制度、学术评价、学术精英成长、学术职业生命周期、学者活力与学术表现、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研究基础,学术成果获得同行和政策界广泛认可。

个人主页:http://www.ihe.ecnu.edu.cn/14/c8/c3893a70856/page.htm

李梅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香港大学博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Senior Associate Editor。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人才研究,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出版5本著作,发表40余篇中英文核心期刊论文。其专著《从边缘迈向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获全国和上海市优秀学术成果奖,发表于“Higher Education”上的论文成为高被引论文,长期担任SSCI著名期刊评审,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

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ei-Li-44

李峰 副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李峰博士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人才政策与管理。他从科学学、教育学、管理学方向,对高层次科技人才、青年科学家、理工科人才等群体的学术成长、培养和学术表现、科研合作、国际化经历等进行了实证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中英文高水平论文。擅长综合利用数据挖掘、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微观和中观层面的因素开展定量分析。曾获江苏省社科优青称号,在同辈学者中已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个人主页http://lfhohai.mysxl.cn/

刘皛副 副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治理、教育政策分析、教师发展研究,近年关注高等教育跨行政区治理、政府与高校关系、高校内部治理与学生发展、高校布局与资源配置等议题。主持2项省部级以上课题与5项教育部教育规划与战略研究课题。曾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从事多年政策分析和决策咨询工作,有较为丰富的资政经验,将学术理论与政策实践有效结合并开展研究。

个人主页https://faculty.ecnu.edu.cn/_s8/lj2_3164/main.psp

 

(2)合作导师

Ruth Hayhoe (许美德) 教授

Ruth Hayhoe (许美德),国际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多伦多大学教授,曾任加拿大驻中国使领馆学术与文化参赞、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香港教育学院院长、北美比较与国际教育主席、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等职务。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学术关系、教师教育、比较教育、东西方教育与文化关系等。致力于向国际学术界推介中国教育与文化,成为中西方教育学界的桥梁。其著作成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具有深远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个人主页:http://individual.utoronto.ca/hayhoe

杨锐 教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曾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与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学术职业与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比较与跨文化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治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等。发表200余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包括数十篇SSCI论文。曾在中国大陆、澳大利亚、香港大学任职,学术阅历丰富,在北美、欧洲、澳洲、亚洲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关系,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Rui-Yang-50

沈文钦 副教授

北京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系主任,北京大学文学学士、教育学博士,公共管理学博士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博士生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学术流动、通识教育思想史、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历史等,发表期刊论文100余篇,包括十余篇SSCI论文。担任Higher education副主编、欧洲高等教育研究学会(CHER)常务理事。当前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大学本科毕业生出国读研趋势及其决策过程、博士生跨境流动的收益等方面。

个人主页:https://www.gse.pku.edu.cn/szdw/jxkyry/jyyrlfzx/

ResearchGate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Wenqin-Shen

 

(三)佛年计划-学前融合教育

1.导师组介绍

本导师组依托的前沿研究领域是“学前融合教育”。学前融合教育是指特殊幼儿(自闭症、ADHD、天才、发展迟缓等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儿童)在自然普通的早期教育环境里学习和发展,通过环境和学习材料调整以及教学支持,为特殊幼儿提供适宜的早期学习经验和学习机会,促进特殊儿童参与自然环境的活动,与同伴互动,进而促进儿童的潜能发展。学前融合教育不仅有助于促进特殊幼儿的发展与社会融入,保障学前特殊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机会,而且也为普通幼儿园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学前融合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跨学科协作的领域,急需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医学、心理学、设计、社会学、运动等多学科协作,推进高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发展。

2.培养特色

一起来看“学前融合教育”佛年计划招生团队专为最独特的你量身定制了什么培育计划。

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学生的培养方案,都是由导师组聚焦本领域培养创新后备人才的核心目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精心研制。这份方案,专为你的远大志向而生!

 独一无二的课程体系:每位学生的课程也是由导师组精心设计的。除了精心选择教育学部内外的优质课程之外,导师组还会为你量身打造专业课。

丰富的海外交流机会:导师组已经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建立了长期、深度的科研合作关系,再加上导师组内的海外专家,你能得到的国际交流机会,还会少吗?

超高比例的读博机会:硕士学业期间,你会深度参与导师组的科研项目,过上一种“学者式的生活”。导师组会为你联系和推荐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专业和导师,为你的深造提供鼎力支持。

3.导师组成员介绍

(1)招生导师

苏雪云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博士,副系主任。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院儿科系儿童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0-6岁婴幼儿评估与发展、学前融合教育、儿童社会情绪能力与创造力发展、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等。负责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等课题20项,AEPS-3(0-6岁儿童课程本位的综合评估工具)中文版负责人,负责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项目》学前融合阶段等。主要著作:《我的孩子得了自闭症》(2021,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第二版)(2016,北京大学出版社);《婴幼儿早期干预》(201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SSCI,SCI,CSSCI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担任《学前教育研究》《教育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等多本杂志评审等。

邮箱:xysu@spe.ecnu.edu.cn

杨长江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婴幼儿健康,采用教养医结合模式研究婴幼儿的饮食、运动与保育实践。长期探究儿童学习、发展与常见各类行为的脑科学机制,并从医教结合的角度,研究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及干预方法。此外,杨长江老师还长期从事自闭症病因、干预及融合教育,该研究方向紧密对接国际前沿,契合国内自闭症儿童基础研究与教育实践应用的核心需求。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及上海市教委、华东师大等十多项课题。其研究成果发表在《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Research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中国临床心理学》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主编多本著作。

邮箱:cjyang@spe.ecnu.edu.cn

(2)合作导师

邓猛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导,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2012-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融合教育中心主任。2012年前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获楚天学者称号。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现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融合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残联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融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优生优育协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美国“国际特殊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球教育监测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任多个SSCI国际期刊编辑或特约审稿专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1997-1998年度访问学者;2008年及2014年香港“田家炳大陆访问学者”;乔治亚南方大学2006-2007年度富布赖特(Fulbright)访问研究学者。2010年澳洲纽卡斯尔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7月澳洲昆斯兰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承担多个国际国内特殊教育研究课题,应邀参加二十多个国际重大会议并作大会主题发言。发表国际学术论文60余篇,SSCI收录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刘春玲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融合教育。重点关注融合教育环境下特殊学生参与、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融合教育质量评价等领域。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评估中心和上海市教委委托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clusive Education》《中国特殊教育》《教育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主编《智力障碍儿童发展与教育》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特殊教育概论》。

解慧超 助理教授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育学系助理教授,博士导师,美国俄勒冈大学特殊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幼儿特殊教育需要的识别,以及由家庭和幼儿教师开展的融合教育干预。长期从事跨文化儿童发展评估比较研究,运用国际最新前沿统计学模型例如项目反应模型,分析各国幼儿发展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呈现出的不同发展路径和特点,为开展符合文化背景的本土化评估干预提供依据。曾任新加坡国立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2023年前往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任职。她在工作过的多个国家主持的科研课题经费累计超过500万人民币,研究成果在SSCI期刊发表23篇论文,包括Autism 这样的特殊教育学科顶刊。担任SSCI期刊Pedagogies 的副主编,并任其他两份SSCI期刊的编委。在多本英文学术著作中作为章节出版,包括《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in Singapore》《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Special Needs in Singapore: Trends and Issues》。2021参与撰写的第一本关于学前特殊教育历史的著作在美国出版,《A history of the early interven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该书的主编为享有“美国早期干预女王”盛誉的俄勒冈大学荣誉教授Diane Bricker。

David Evans 教授

悉尼大学,教授,博导。南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学士学位;麦格理大学(Univ. of Macquarie)特殊教育硕士;俄勒冈大学博士学位(Univ. of Oregon)。Evans教授是悉尼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教授,也是该学院特殊及融合教育专业负责人与协调人。研究领域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育、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循证实践等,是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的副主编。近期著作为:斯普林格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Inclusive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发表多篇S刊论文。

 

(四)佛年计划-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

1.导师组介绍

本导师组依托的前沿研究领域是“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近十年来,科学教育界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运用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近三年来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对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有用性,以及科学的虚假信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当下的“后真相时代”,如何让科学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结,让所有人都具备运用科学解决社会生活中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然而,这一问题并非科学教育领域可以独自解决。研究发现,当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时(如垃圾分类问题、转基因食品问题、防疫等公共卫生问题),科学知识仅仅是他们的诸多认知来源之一,而社会、经济、伦理、法律方面的考量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近年来,科学教育与其他研究领域联手,尤其是与社会课程、道德教育等领域合作,共同探索“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简称SSI)的教学价值,是一个正在勃发的新兴且前沿的领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潜力。

 2.培养特色

“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方向的学生在硕士毕业后,将具备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科学教育、科学哲学、科学传播、道德教育和社会科教育等专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并以从事研究作为职业志向。

个性化课程:为你独家开设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这一核心主题的小班研讨课,让你在科学传播理论、道德教育理论、科学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具备合作展开相关研究、独立设计研究项目的能力,以及在该领域方向继续深造的潜力。

学术能力培养:导师组将为你提供会议论文构思、撰写和投稿的全方位支持,鼓励并推动你积极投稿,利用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锻炼学术写作和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并与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建立联系,为攻读博士打下基础。

海外学术交流机会:导师组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有长期、 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关系,项目将为你提供海外访学研修的机会,在访学期间,你将有机会向该领域的知名学者深入请教,开展交流。

3.导师组成员介绍

本导师组有一位从事社会课程和道德教育研究的资深学者、两位在科学教育领域卓有建树的青年学者,以及一位深耕课堂教学研究的青年学者。

沈晓敏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开发、中外社会与人文课程国际比较。曾作为执行主编主持上海科教版《品德与社会》和辽海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系教育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200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版)研制组核心成员、澳门初高中《社会与人文基本学力要求》研制组顾问。著有《社会课程与教学论》《对话教学研究》《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与教学研究》《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等。除开设数门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方向研究生学位专业课程外,还开设本科生通识课程《校园冲突与冲突解决》。主持过的项目有: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传统文化与教科书——亚洲国家传统文化教育的比较研究”、全国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中学生冲突解决能力培养研究”等。

邮箱:xmshen@kcx.ecnu.edu.cn

官网简介:https://faculty.ecnu.edu.cn/_s36/sxm/main.psp

符国鹏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法系客座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教育、教师教育、科学教师与学生自主性、课程改革。博士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课程与教法系,在科学教育及教师教育类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专著一本。主持和参与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协、河南省科协、上海科技馆等机构资助的科学教育类课题多项。任美国科学教育研究(NARST)会常务委员,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和 Educational Review 两本期刊编委会成员。获上海师范院校智慧教学比赛一等奖。开设《科学教育国际文献研读》《课程与教学论》《从 PCK 到标志性教学法》《质性研究成果撰写》等多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邮箱:gpfu@cte.ecnu.edu.cn

官网简介:https://faculty.ecnu.edu.cn/_s36/fgp/main.psp

肖思汉 副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课程与教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学习环境设计、课堂互动与话语分析、科学课堂教学等,博士毕业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发展与心理学专业。出版专著一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兼任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编委会成员。现任教育学部本科大类必修课程《教育研究方法》首席教授,并开设《多种取径的课程与教学研究》《课堂话语与互动研究》等多门本科或研究生课程。

邮箱:shxiao@kcx.ecnu.edu.cn

官网简介:https://faculty.ecnu.edu.cn/_s8/xsh/main.psp

柯立 助理教授

美国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科学教师教育、科学建模、科学素养发展。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专业, 曾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科学教育及教师教育类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任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主任编辑、美国科学教育研究协会(NARST) 发表委员会成员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和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等杂志的编委会成员,主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关于提升科学素养的项目,并多次参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项目的专家评审。

邮箱:lke@unr.edu

官网简介:https://www.unr.edu/education/faculty-and-staff/elementary-education/li-ke

 

(五)佛年计划-人口流动、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

1.导师组介绍

本导师组依托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人口流动、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息息相关,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构成的社会科学领域。当前我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对促进社会流动、改善收入差距、平衡区域差异都具有调节作用,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将人口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及经济发展的研究作为一个领域或方向符合我国人口、教育和经济发展现状,是扎根中国的本土议题;面对新时代中国后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新局面,相关领域出现很多新问题和新困境,通过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以及地理学等多学科完成深入的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政策价值。

2.培养特色

个性化培养方案:本项目为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涉及选课规划(人口与地理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经济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科研讲座指导、综合性考核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

跨学科指导团队:得益于华东师范大学跨学科平台的建设,导师组成员是聚焦人口、教育和经济问题的跨学科团队。导师组将以研究项目为依托布局科研活动,拓宽学生对人口、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视野,培养跨学科人才。

海外深造机会:导师组具有丰富的海外、境外教育背景,熟悉海外博士招录机制、培养体制,可以在硕士培养期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英文写作,并向海内外研究机构推荐毕业生攻读博士学位。

国际化导师团队:本项目在拓展国际学术资源方面已奠定坚实基础,与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顶尖高校建立学术联系和合作团队,未来将组建更多跨国、跨校、跨学科的科研团队。

3.导师组成员介绍

(1)招生导师

胡耀宗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主任,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出访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做学术交流多次,组织推动全球教育领导与协作研究中心工作,推动香港澳门台湾与大陆的教育交流合作。主持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60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5本。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重大教育政策制定,长期从事全国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专业工作指导。目前正在实施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人口变化与国家教育体系建设;(2)上海市教育经费标准制定;(3)2035年高等教育规模设定及质量标准;(4)河北、河南、广东、浙江、安徽、江西、重庆、甘肃等八省市的学校诊断、评价和改进。

邮箱:yzhu@dem.ecnu.edu.can

个人主页:https://faculty.ecnu.edu.cn/_s8/hyz/main.psp

曹妍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执行主任,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院长助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人口实验室助理。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行政与政策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和教育财政学,擅长于采用量化方法完成研究分析,近期关注的领域包括教育的因果推断方法、教育财政与人口流动、院校科研效率等。科研成果发表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教育发展研究》以及《中国高教研究》等CSSCI期刊,多篇研究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目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6年教育部青年项目以“良好”结项。

邮箱:caoyan0516@126.com

个人主页:http://www.ihe.ecnu.edu.cn/27/44/c3894a272196/page.htm

刘钧燕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管理学、经济学双学士,管理学硕士;香港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课程政策、校外教育、教育评价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项目,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委托项目等。受聘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工作专家组成员。主讲量化研究基础、教育统计基础等课程。在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Studies等SSCI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并担任多个SSCI期刊、CSSCI期刊的审稿人。

邮箱:jyliu@kcx.ecnu.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kcx.ecnu.edu.cn/show.aspx?infolb=28&infoid=881&flag=2

谢晨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主任助理,英文学术期刊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编辑。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系博士毕业,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育研究与改革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是教育政策与教育干预方案的效果评估、美国教育政策与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元分析与实验研究方法等。主持、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境外海外研究课题10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全球教育展望》,《比较教育研究》等SSCI和CSSCI期刊,以及AERA学术年会。

邮箱:delxie1985@163.com

个人主页:https://iice.ecnu.edu.cn/32557/list.htm

 

(2)合作导师

Stephen Raudenbush 教授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和哈里斯公共政策研究学院Lewis-Sebring杰出服务教授,芝加哥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社会环境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教学干预下幼儿识字能力与数学能力的发展,并探索评估学校和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分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的开发和推广方面贡献卓著。先后担任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Journal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等著名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

Alan Chi-keung Cheung 教授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育行政与政策学系主任、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外国特聘教授,亚太教育研究学会主席,香港教育研究学会前任主席。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实验,教育评价,量化方法等。主要聚焦证据驱动的教育改革,大规模随机干预实验和元分析方法,阅读教学改革、全面学校改革、教育技术创新方案的效果评估等。教育研究领域全球前2%高被引学者,7本国际学术期刊的主席、主编、编委。在美国、中国香港、英国、中国内地等,主持或参与64项研究课题,获资助总额近1亿美元。曾获2008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最佳学术论文奖,2013年香港中文大学杰出研究奖,2018年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杰出国际研究奖,2021年香港教育署特别贡献奖等。

 

吴瑞君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人口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人口国际迁移与侨务政策、独生子女代的人口问题等。迄今出版专著1本、合著、编著和译著7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论点摘编。迄今获省部级学术成果奖励10项,其中,独立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作为第二完成人或主要撰稿人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殷德生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责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主任。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日中友好学术研究资助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近50项。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权威期刊Journal of Finance Stability《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以及其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4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出版著作9部。

阎光才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15年和2016年分别荣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上成果丰硕、卓有建树。他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三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国外学术制度、学术评价、学术精英成长、学术职业生命周期、学者活力与学术表现、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等领域进行了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研究基础,学术成果获得同行和政策界广泛认可。

朱军文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人才国际战略与海归人才发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高校创新政策;高校人才政策;科学计量与科研评价;科教体制转型与效率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多个成果荣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

叶晓阳 博士

亚马逊经济学家。于2019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高等教育学(经济学方向)博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从事教育经济学博士后工作。目前致力于使用行为经济学和数据科学研究大规模政策干预设计,以优化从学校到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决策。曾获得AEFP Jean Flanigan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论文发表于《经济学(季刊)》、《社会》、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Education Finance and Policy等期刊。

顾高翔 副研究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口地理、人口资源与环境、地理计算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已在Ener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Computational Economics、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地理学报、地理研究、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出版专著3部。

张玉鹏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经济实验室主任助理,入选浦江人才计划。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长期从事应用计量与宏观经济政策等相关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等。近年来在《中国管理科学》、《国际金融研究》、《管理科学》、《财贸经济》、《财政研究》、《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撰写的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