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师生近期重要学术论文推介(第105期)

发布时间:2021-04-09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编者按:本微信平台将持续推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近期在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以促进教育学界同仁积极健康的学术交流、对话与批评。

 

 

贾利帅:《被压迫者教育学》50年:传播、影响与批判

《被压迫者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一书于1970 年问世,是弗莱雷(FreireP.1921—1997 年)最具代表性、最负国际影响的代表性著作。自发表以来,该著作已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仅英文版发行量就达一百多万册。①该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多方面的强烈反应,不论是在哈佛大学的讲坛上,还是在半文盲的乡村农妇之间,都在议论这本书。一本讨论教育问题的书有如此深远和持久的反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②对此,阿罗诺维茨(AronowitzS.)评论道:《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超越了它自己的时代和作者的时代”,”符合’经典之作’的单一标准”。③半个世纪以来,《被压迫者教育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对世界各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④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出版50 年之际,世界各地学者围绕该书进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在重读该书的基础上,试图重新发现它的价值。与此同时,《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也受到了最猛烈的攻击。一些学者直言该书毫无价值可言,不值得一读。那么,缘何学术界对这本书的评判会有如此的天壤之别?学者们是基于何种理由做出自己的评判的?对该书是否存在过度解释或者误读?本文试图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对当下如何阅读《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与弗莱雷进行反思。最后,就《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对我国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讨。

 

 

董轩 等:教师负面情感的发生与调适机制研究

通过对九位初高中教师的深度访谈,以社会学情感劳动的相关论述为理论视角,研究聚焦于这些初高中教师负面情感的发生原因、化解方式与自我体验,呈现了教师群体的情感付出状况,尤其是负面情感的发生与调适机制,进而分析了职业认同感、责任感、价值感、成就感驱动下的教师情感体验。研究认为,受访教师们的负面情感体验并非仅仅是教师个体的心理问题“,而是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文化问题。


 

 

姜勇 等:普惠性幼儿园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全国1434806个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

为构建普惠性幼儿园的指标体系,本研究首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我国东、中、西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806名幼儿家长、教师、园长等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运用SPSSMPLUS软件对指标体系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二阶因子验证性分析,最终形成我国普惠性幼儿园的Gain-5A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维度、12个二级维度和53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维度为分得均“(allocation)达得到“(accessibility)配得齐“(assorting)治得优“(administration)惠得广“(all-in)12个二级维度为基础投入、重点投入、入园条件、选择机会、质量规范、资源环境、幼儿发展、收费标准、资质保障、教师配备、面向大众、弱势照拂。该指标体系基于多元视角,以人民对学前教育的获得感为核心,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澄清和丰富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与外延,为政府科学规划、认定、评估和治理普惠性幼儿园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