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席•明•纳”跨学科研究沙龙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5-10-16浏览次数:1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zhao1

zhao2

zhao3

2015年10月9日下午,由教育学部科研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的第三期“席·明·纳”跨学科研究沙龙之“《基础教育公平论》的学术进展与贡献”,在地理馆301举行。研究沙龙由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和科研部主任李政涛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各位领导有: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沈国明,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胡卫,上海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华东师范大学日本校友会会长、东京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智新,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袁彬,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室主任周晟。与会的各学科教师代表有:教育学系主任朱益明,社科部余玉花,统战部方奇华、政治系吴冠军,及教育学部熊川武、黄健、沈玉顺、杨福义、胡丽娟、王占魁、冷静等,本书作者吴遵民教授及其团队成员–黄欣、贝文力、黄忠敬,以及部分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杨小微教授首先介绍了吴遵民教授和他的创作团队,沈国明书记、胡卫院长、杨雄所长、王智新教授都对《基础教育公平论》一书以及吴教授团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本书不仅为公平元年的命题,更是世纪命题,同时也对本书的将来修订提出了中肯建议。袁彬主编在简要回顾本书的选题历程和创作过程的同时,赞扬了书中的历史研究和立法研究对于政策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本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随后,李政涛教授指出席·明·纳跨学科沙龙是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参与的沙龙,李教授从选题价值、团队成果、学术贡献与学术进展三个角度解释了本次论坛选择《基础教育公平论》一书作为基于成果角度系列的第一本书的原因。随后,吴遵民教授全面介绍了本次研究的学术贡献,主要是从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框架、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和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总体地阐述。他指出,本书立足政策研究的立场,对教育公平与均衡问题的研究采取了多元与多学科的解读方式,为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做出了努力,也为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野;本书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框架,通过对政策文本、政策过程的全面解读与深入剖析,揭示了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政策在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这对转型时期我国科学而合理地制定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之后,吴教授团队的黄欣教授、黄忠敬教授分别围绕教育公平,从自己的研究出发进行了有益补充,强调中国语境下的教育公平,注重教育财政的法律问题。

朱益明教授、余玉花教授、沈玉顺教授、贝文力教授、王智新教授、吴冠军教授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最后,李政涛对此次研讨会做了总结,并提出两点希望:一是能否以本书为基础,以上海经验为基础,进一步聚焦提炼出关于基础教育公平政策或研究的中国经验,与世界对话教育公平时呈现出中国的贡献,中国人创造出的基于中国实践的基础教育公平理论;二是不断完善本书,让本书能够流传下去,成为基础教育公平研究绕不过去的书。因为这本书有这样的潜质,而今天的研讨会目的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