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叶澜,196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本科,留校任教50余年,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30余年。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教育学科组成员和召集人,兼任过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先后被评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
主持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学科元研究,“新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基础教育改革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研究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国家级重点和省部级重大项目。已发表专著、主编丛书70余本,论文100余篇,咨询报告若干。代表作有:《教育概论》(1991年初版,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修订版)、《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1999年初版,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2006年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2015年版)等。代表论文有:《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等,多篇论文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先后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链接网址: http://faculty.ecnu.edu.cn/s/1573/main.jspy
成果展示
一、主要学术成果
(一)论著公开发表情况:
1.著作类:
论著:《教育概论》(1991年初版,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修订版);
《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1999年初版,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2006年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2015年版,其中“导论”部分单独发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合著:7本;
主编:丛书12套(共计70余本);单本2本;
选编:1本;
译著:1本;
2.论文类:100余篇。
二、获奖情况:
1.1992年,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学二等奖;
△2.1996年,《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1997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3.1997年,《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教育研究》1994年第10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三届优秀论文一等奖;
4.1999年,《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上海教育科研》1996年第7、8两期)获全国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5.2000年,《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本书2002年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四届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6.2001年,“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项目获上海市教育科研一等奖;
△7.2002年,《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8.2004年,《重建课堂教育价值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9.2006年,《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结题报告》(载《“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八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10.2007年,《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1.2009年,《“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获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六届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
△12.2010年,《“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关于以“生命·实践”作为教育学当代重建基因式内核及其命脉的论述》(分上下两篇载《基因》、《命脉》二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十届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13.2011年,《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学科立场的寻问与探究》,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2011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和《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分别获《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杰出论文和优秀论文;
△14.2013年,《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5.2014年,《“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获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6.2014年,“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17.2014年,“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8.2015年,《大中小学合作研究中绕不过的真问题——理论与实践多重关系的体验与再认识》,获上海市社联年度推介论文;
科研项目
三、主要科研项目:
(项目序号前带△者,为学术意义上的重要项目)
△1.基础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发展[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1990-1993)];
△2.教育学科元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1990-1994)];
△3.面向二十一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全国“九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1994-1999)];
4.教育系科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司委托项目(1998-2000)];
5.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教育部委托项目(1997-2000)];
6.基础教育改革问题探究[教育部委托项目];
△7.“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1999-2004)];
8.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学校改革问题与对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项目(2001-2002)];
△9.20世纪中国学科百年史(教育学)[上海市社联重点项目(2001-2005)];
△10.教育学科发展年度报告[自选项目(2001-2005),共5本];
△11.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学理论重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004-2006)];
△12.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研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2006-2010)];
△13.“新基础教育”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校985工程重点项目(2007-2009)];
△14.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基础及其改造[校211工程项目,(2009-2011)];
△15. 基础教育改革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1-2015)];
△16.当代中国青少年思想品德与健康人格培育的社会责任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专项经费项目(2014-2016)]
△17.终身教育视野下社会教育力之聚通与提升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基金项目(2014-2016)]
△18. “中国和加拿大在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互学互鉴”之子课题“普通教育与文化—中加发达地区学校变革经验的互学互鉴之研究”[加拿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201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