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教学 | 教育学部联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举办第2期“数智思享汇”工作坊

发布时间:2025-04-10浏览次数:55 文章来源:教育学部

      人工智能如何应用于教育教学?继首期教育大模型研究专题之后,2025年4月9日,由教育学部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第2期“数智思享汇”工作坊

海报.jpg

       本期工作坊由教育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承办,聚焦“AI for 教学”主题,邀请教育学系李林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刘一萌副研究员围绕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传统学科课程教学、智能教学系统研发等展开对话。教育学部副主任匡瑛教授出席,学部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姚荣教授主持,30余名教师参与交流研讨。

工作坊现场

       匡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向。教育学部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在建立1+1党政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举办学术工作坊,旨在加强教师的跨学科交流,更好地帮助教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育教学,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创新与应用能力,促进其数智素养水平的提升。

教育学部副主任匡瑛讲话

       刘一萌副研究员以“跨学科智能教学系统探索”为主题做交流分享。她介绍了跨学科学习内涵、跨学科教学现实瓶颈,以及大模型在跨学科教育上的优势,紧密围绕 “主动学习、有效失败、知识整合、注重表达”四个核心,详细讲解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跨学科教学平台研发思路,并现场展示智能教学系统教师端、学习端、测评端的功能及架构。

刘一萌副研究员分享“跨学科智能教学系统探索”

       李林教授以“文本·空间·对话——数智时代中国传统教育经典教学探索与省思”为主题作经验交流。他以《<论语>研读》选修课程为案例,介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们利用智能工具学习、理解《论语》文本。他表示,相较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AI的介入,使得知识承载形式更为多元,教学方式更加多维。与此同时,对于经典读本研读课程的教学理念、空间内容、方式方法和价值意义等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QN6A9537.JPG

教育学部李林教授分享

      两位老师分享结束后,与会教师们围绕跨学科智能教学、AI赋能课程教学等话题展开热烈研讨和交流。

与会教师交流研讨

       据悉,为进一步凝聚推进“教育+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战略共识,教育学部和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把提高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AI赋能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明确后续每月举办1-2期“数智思享汇”工作坊。



文:姜云东、陈媛

图: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