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教育学部特聘教授
与师生的学术交流
凸显外籍专家学术引领力和影响力
让师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国际前沿
共同探讨和展望面向未来的教育
延续四年的特聘教授国际学术跨年系列
于2024年12月11日
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年终报告会成功举办
教育学部成立十周年学术部庆活动圆满收官
6位国际知名学者
6位学部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6场不同领域的学术前沿讲座
Zoom线上会议和教育学部视频号同步直播
吸引观众10000余人次,引起广泛关注
本次报告会由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丹担任主持人。开始前,张丹博士向与会嘉宾及线上观众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教育学部举办特聘教授年终学术报告会的初衷,通过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深度分享具有前瞻性的议题,分享其学术成果和引领力的同时,促进其与学部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与展望未来教育。随后张丹博士介绍了本次报告会的议程,并隆重介绍主讲嘉宾,开启了本次学术报告会。
重新构想教师学习:微证书的潜力
Reimagining Teacher Learning: The Potential of Micro-credentials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育学院前院长Bill McDiarmid就“重新构想教师学习:微证书的潜力(Reimagining Teacher Learning: The Potential of Micro-credentials)”为题进行了分享。报告中,McDiarmid教授探讨了微证书(MCs)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和潜在革命性方法,并从微证书是什么、为什么重要、和传统专业发展有何不同、如何获得、如何评价等全面展开论述。他指出微证书在解决传统专业发展的不足、提高教师效能、工作满意度和效率方面有充足的前景和优势。为此,他进一步介绍了现有的支持微证书的基础设施和质量保障机制。最后,他对潜在的局限性和需要开展的研究提出了探讨和思考。
教育学部主任助理、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沈伟教授作为与谈人,表示对McDiarmid教授的观点非常认同,并围绕当前中国教师参与培训与微证书的现状进行了分享。接着,沈伟教授就“如何促进教师在微证书获得上的积极性”、“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微证书生态”以及“政策制定者该如何推进微证书发挥它的潜力”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探讨。McDiarmid教授一一作出了回应,并表示要建立良好的微证书生态,不仅是教育方面,政策与学校都要一起共同努力。
教育的失败与重启:推进教育突变的可能性分析
The Fail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ing: The Possibility of Radical Changes in Education
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全球讲席教授赵勇以“教育的失败与重启:推进教育突变的可能性分析(The Failure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ing: The Possibility of Radical Changes in Education)”为题进行了精彩的双语分享。赵勇教授在讲座开始就指出全球的教育范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经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虽然有不少人呼吁教育必须改革,但改革的成效十分有限,几十年的改革并没有真正突破传统的教育范式,当前的学校教育并不能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接着,赵勇教授分别就“AI时代需要怎么指导每个学生、如何实现教育个性化、教师如何教学、学生如何构建自我的学习生态、AI时代如何进行教育测评”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教育突变的可能性和方法。最后,他简要介绍了他当前在进行的一项教育改革,指出教育变革不应该是强加给所有教师和学生的,而应该是以一种邀请的姿态进行。
教育学部主任助理、教育管理学系副系主任董辉副教授是本场报告的与谈人。他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的经历和作为学生家长的体会,对赵勇教授的观点表示十分认同,并指出这场报告在当前AI发展背景下非常及时并深受启发。接着,董辉博士就“教育如何发挥社会职能去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看待教育的彻底变革与自上而下的按部就班的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遇见并应对教育突变可能的副作用”等问题与赵勇教授进行了讨论。赵勇教授一一做出了精彩且接地气的回复,他指出要破除传统教育观念,教育变革是一个革命性和生态性的工程。
发展的“不学之学”: 地球危急时代时代的教育
Unlearning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Planetary Emergenc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Mary Lou Fulton 教师学院教授兼全球事务副院长Iveta Silova以“发展的“不学之学”: 地球危急时代的教育(Unlearning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Planetary Emergency)”为题进行了分享。 Silova教授先介绍了什么是“不学之学”,并表示虽然“汲取教训 ”的批判性反思在当前并不缺乏,但这些教训并未对国际发展实践、逻辑或预定轨迹产生任何根本性的转变。为此,她指出应该将注意力从“经验教训”转移到“应该从发展实践中汲取什么教训”。接着,她讲述了当前如何学会“不学之学”,认为不学之学是学习的一种最高境界;“不学之学”不仅可以承认现状的局限性、为探索和阐明替代方案开辟了空间,而且是重新学习的先决条件。
教育学部主任助理、教育学系副系主任李林教授为本场报告的与谈人,他首先对Silova教授的核心论点“当前的发展模式未能实现可持续性”表示认同。接着,李林教授对整场内容做了简要的概括,并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谈论了自己理解的“不学之学”。随后,他与Silova教授就“除了否定现有模式之外,还有哪些替代框架可以指导我们制定既能满足当地需求又能对全球负责的教育方法”、“我们如何才能超越对相互关联性的简单理解,在教育环境中培养一种真正关爱人类和生态社区的道德观?”、“我们如何支持教师不仅掌握新的教学技能,而且培养必要的批判意识,以驾驭人工智能时代 "取消学习 "和 "重新学习 "的伦理和实践复杂性?”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球教育前沿:全球公民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Frontiers of Global Education: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本场报告主讲人Carlos Alberto Torres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出教授,是世界顶级的批判教育学研究者和比较教育研究者,同时也是保罗·弗莱雷的研究专家。报告主题为“全球教育前沿:全球公民教育和可持续发展(Frontiers of Global Education: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他强调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革命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公民教育成为新型全球教育模式的核心。随后,他指出,全球公民教育(GCE)是一种公民学习的形式,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社会、政治、经济或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实际项目。最后他提出GCE作为教科文组织“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的关键战略之一,为全球高校应对教育前沿挑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育学部比较与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教授作为本报告的与谈人,他首先高度赞赏了Torres教授报告中关于可持续发展、全球公民意识及跨学科方法的讨论,以及他对“新天下主义”这一东方智慧对全球公民教育贡献的期待。彭教授向Torres教授简要介绍了他关于天下课程作为全球公民教育新路径的思考,并指出全球公民教育也需要考虑康德等西方学者的探讨,需要东西方的交流和互鉴。
全球幼儿教育的哲学、教学和政策
Philosophy, Pedagogy, and Policy in Glob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本场报告主讲人Marek Tesar教授为我校特聘教授、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他通过视频报告的方式,分享主题为“全球幼儿教育的哲学、教学和政策(Philosophy, Pedagogy, and Policy in Global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他首先介绍了新西兰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其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重点讨论了ECE课程和儿童社会学的相关内容,并总结了疫情期间所汲取的经验教训。最后,他探讨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和ChatGPT的常见误解,阐述了教师在AI时代中的角色以及应对措施。
社会情感教学特点:分类与发展
Social-Emotion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axonomy and Development
本场报告主讲人Filip De Fruyt是比利时根特大学差异心理学和人格评估的资深教授,是根特大学艾尔顿·塞纳研究所(IAS)设立的终身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青少年生活技能和就业能力的评估与发展。Fruyt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社会情感教学特点:分类与发展(Social-Emotion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Taxonomy and Development)”。他指出过去二十年来,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这一转变使得教师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受到更多关注,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视与思考。此外,他还介绍了与Ayrton Senna研究所合作的研究成果,包括开发针对社会情感教学技能的分类模型,并探讨了这些技能如何受到教师年龄、任期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郑杰副教授作为本报告的与谈人,首先感谢De Fruyt 教授分享其新近研究成果,并指出其研究的重要性,即拓展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的关注点,从学生转向教师。鉴于人们日益认识到社会与情感能力在教育成果中所发挥的作用,郑杰博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及时和重要的议题。她进而指出教师是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关键力量,通过关注教师自身的社会与情感能力,De Fruyt 教授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学术界对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解,还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整体教育成果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报告内容,郑杰博士就文化情境与文化相关性展开思考与回应,她认为在中国等深受儒家传统影响的教育体系中,人际动态和师生关系往往强调等级尊重和道德引领,并向De Fruyt 教授提问,其针对社会情感教学技能的分类模型如何处理此种文化嵌入式教学实践。De Fruyt 教授认为,通过融入社会与情感能力,中国课堂可以突破传统层级性,改善师生互动,提升教育效果。
六场精彩的主旨报告和嘉宾们的互动交流启发了师生们的深思与热议,大家意犹未尽,期盼未来能有更多机会与特聘教授对话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育研究的新领域。自此,2024年教育学部特聘教授年终报告会、教育学部十周年学术部庆活动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视频回放:教育学部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