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提升教育学部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深层次、多方位合作,创新交流模式,服务教育学科卓越人才培养,教育学部持续深化推进国际学术周项目。本年度学部陆续组织多个国际学术周,分别赴英国诺丁汉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中国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深层次学术交流与合作。
2024年10月8日至18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团先后与美国华盛顿大学(UW)、华盛顿州立大学(WSU)合作开展了国际学术周活动。本次活动由教育学部主办、课程与教学系(研究所)承办,研讨主题为“培育21世纪的公平教育体系”(Cultivating Equitable Education Systems for the 21st Century)。在课程与教学系王哲副教授的带队下,在学前教育学系钱雨教授、课程与教学系张晓蕾副教授以及辅导员胡航老师、教学秘书朱丽婧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来自教育学部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系、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康复科学系、教育管理系和教育心理学系的12名硕、博士生圆满完成了本次学术周交流活动。
▲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团在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门前合影
聆听学术报告,洞察教育研究前沿
华盛顿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方向的Min Li教授分享了关于教师反馈的最新研究。该研究通过分析教师形成性评价的文本,揭示了教师反馈的发展特征以及专家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差异。最后,师生们围绕研究过程的编码方法、研究推广性以及中美科学课教师反馈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团与Min Li教授合影
华盛顿大学班克斯教育公平中心主任Django Paris教授分享了华盛顿大学独具特色的教育公平研究。他介绍教育公平中心主编的全美首个《文化持续性教学丛书》(Culturally Sustaining Pedagogies Book Series),该丛书旨在贯彻和推动各群体文化的多元性。在研讨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文化持续性教学的内涵指向、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期间,该中心项目的支持主管Kent Jewell老师还向师生们简要介绍了教育学院的总体情况。
▲华盛顿大学班克斯教育公平中心主任Django Paris教授分享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Chad Gotch教授从评估素养、评估结果的交流、评估的有效性三方面分享了他已经发表的若干研究。这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评估的生命周期,包括开发、使用和政策支持。期间,师生们就教师评估素养的概念内涵及发展、教师在评估上的自我效能感和知识技能的变化问题展开了讨论。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Chad Gotch教授分享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学与学习系Andy Cavagnetto教授重点分享了科学教育中的小组论证对话和权威分布方式对大学生论证学习效果的影响。访学团成员杨淏璇分享了其导师团队对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中权威分配以及科学实践相关研究的发现与思考,现场师生与Cavaenetto教授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针对如何将论证融入或者应用到教师的日常教学问题,双方都认同应该对科学教师进行培训,才能让他们有意识地把握课堂中引发辩论的契机。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学与学习系Andy Cavagnetto教授分享
关注教学实践,了解美国教师成长
针对美国教师教育,华盛顿州立大学教学与学习系Tom Salsbury教授介绍了其所在教育学院教师教育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育项目、K-12阶段重要实践工作以及国际交流活动。期间,Salsbury教授详细介绍了华盛顿州中小学准教师的培养路径和评价标准,师生们还就准教师的课程设置与要求、教师认证问题与Salsbury教授进行了交流讨论。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学与学习系Tom Salsbury教授分享
针对大中小学合作,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Kira Carbonneau教授介绍了围绕STEM教育的MERIT实验室为提高学生STEM技能所做的若干实践工作。在学校参与能力建设上,实验室帮助当地学校有效地评估了学生在学校所面临的风险和需求;在教学能力领域,实验室致力于语言教学的改善和文化回应性教学的获得,以及通过“自我成长”项目认证多语种教师并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Kira Carbonneau教授分享
建立学术互访,构建国际友好合作
为促进教育学部师生与华盛顿州立大学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借本次学术周的开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还正式签署了学术合作备忘录,为双方未来开展多项合作奠定了基础。
▲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团与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们合影
为欢迎学部师生代表团的到访,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特举办了午餐欢迎会。期间,院长Karen Thomas-Brown教授介绍了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基本概况,教育心理学系Olusola Adesope教授重点介绍了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所获的项目基金和研究支持系统。
▲代表团总负责王哲副教授向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学院院长Karen Thomas-Brown教授赠送纪念品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Olusola Adesope教授分享
华盛顿州立大学国际学生和学者服务中心主任Kate Hellman博士介绍了针对国际学生和学者的学习和生活的支持系统,如二语习得课程、学术写作课程和职业发展咨询等等。
▲国际学生和学者服务中心主任Kate Hellman博士分享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Shenghai Dai教授分享了他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包括美国博士项目申请、如何与导师沟通、研究与合作等关键内容。他建议学生在申请时做好充足准备,并且向教授预约时间在线沟通,这给在场的学生们诸多启发。
▲华盛顿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系Shenghai Dai教授分享
总结交流经验,推动自身学术发展
本次国际学术周活动不仅增进了同学们对国际教育前沿动态和跨学科交流的理解,也为之后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灵感。期待大家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能够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动自身学术的发展。
11月20日上午,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国际学术周项目总结分享会在文科大楼1606举行,教育学部国际事务部主任邱月老师、本次学术周代表团的师生们共同参加了会议,全面总结并分享了学术周交流的感悟。
▲教育学部师生代表团总结交流会合影
总结会上,代表团总负责人王哲副教授首先回顾了此此学术周活动的总体情况,充分肯定了交流的成效与意义。同学们则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聆听学术报告,洞察教育研究前沿”、“关注教学实践,了解美国教师成长”、“建立学术互访,构建国际友好合作”、“学术周的特殊经历与难忘瞬间”四个方面逐一做了汇报分享,帮助大家重温了美国之行的点点滴滴。随后,代表团的各位老师也分别发言,老师们对各位同学在学术周期间积极与各位学者展开对话,能够辩证看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研究,发展自身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由衷感谢大家的全心投入、深度参与和积极配合。
学术周学生代表收获感言:
课程与教学系(研究所)2023级博士生程超:
感谢学部的学术周项目,让我近距离走进美国的大学,感受美国的教育。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我深刻意识到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未来我也将继续深耕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音乐教育,努力在国际舞台讲述中国故事,争取让更多的学者听到来自中国的本土叙事。
课程与教学系(研究所)2022级硕士生杨淏璇:
通过“走近”,我开拓了研究视野,了解到了一些在国内较为少有的研究话题,提供了学术研究上的启发;又在中西对比的“拉远”,尤其是在中国情境下的行与不行、现象问题中,识照出了一线教育实践、课堂教学框架与文化模式上的可能不同与张力所在,促使我们始终不忘面向中国现实,研究真实问题。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23级博士生张鼎立:
在与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各位教授的报告与交流中,我深入了解了美国的教育研究动态和中小学实践的一手信息,而这些信息对于比较教育研究至关重要。其中,华盛顿州的教师教育项目和教师评价的迭代让我印象深刻,启发我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教育管理系2021级博士生薛远康:
参加学术交流周,不仅是拓展学术视野的宝贵机会,更是一场深入理解科研文化与教育差异的观察。例如,我们讨论的许多话题涉及种族正义等社会议题,这表明科研不仅需要基于当地的文化背景展开,还应致力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在国际学界的认可和传播。国际交流的核心即在于超越知识传递,通过共情和理解建立更深层次的对话与合作。
教育管理学系2022级博士生徐泽清:
此次美国之行,不仅是一次学术之旅,更是一次心灵之旅。几位教授关于教师反馈、评估素养、文化持续性教学及STEM教育的深入讲解,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体验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这对我未来在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大有裨益。这次访问不仅加深了我对一些教育问题的思考,也为构建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
教育学系2022级硕士生徐晓彤:
参与此次国际学术交流周,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边界,更促使我反思教育学研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所承载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真正实现对话沟通。当我站在“他者”的视角了解、审思其研究脉络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将自己具有国别性、情境性的问题转化为国际学者可以理解的内容,以更好地实现学术对话与合作探索。
教育心理学系2023级硕士生陈昱霖:
这次美国学术周之行我收获颇丰,不仅有机会和我自己研究领域的知名教授进行对话交流,还聆听了其他相关领域、同样很有启发性的讲座分享。尤其是,Andy教授的分享让我看到协作推理的研究在真实的教室情境中进行的样子,给了我更多在中国做教学实践干预的信心。
康复科学系2022级硕士生吴滨燕:
此次交流学习,着实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同时也促使我对文化适应以及安全意识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在国外的特殊教育领域,十分注重不同种族间的平等。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特殊教育同样具备鲜明的特色,只是其发展状况存在不均衡的现象。这一现象也启示着我,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务必要将不同民族的因素充分纳入考量范围,从多元的视角展开研究。